Saturday 25 March 2017

關於曾俊華的造勢大會

看了三月二十四日曾俊華造勢大會的直播錄影,有感如下:

一、薯片陣營選擇在愛丁堡廣場舉辦造勢大會,實在聰明。

愛丁堡廣場是戰後港府面向維港的北大門。其左右分別為郵政總局和大會堂,皆為二戰後重建的現代建築,象徵港府告別戰前漢英睽違而不相往來的時代,而以現代、進步自豪。在1997前的日子裏,歷代港督都在這裏登岸;而在2007年前,市民在此地下船,經行人隧道信步即可抵達立法會和中區政府合署。填海後,其北面被龍和道隔絕,風景少殊,而自有形勢之異。

曾氏所謂「休養生息」、「獅子山下以及太平山下」、「不想再有移民潮」等,皆是指向某種懷緬八九十年代的心情。於是摒棄維園、添馬公園,以示與千禧年後的歷次政治運動切割,並在愛丁堡廣場與想像中的九十年代connect,就變得順理成章。而開篷巴士、兩層高石屎停車場內的支持人潮,在背後的摩天大樓映照之下,也容易讓人興起「平凡而美好的昔日」的想像——儘管那「昔日」可能從來沒存在過。

在林鄭月娥的新威權政府,和曾俊華的「如非必要,最好不要變」以外,並沒有更佳的第三條路線,這實在教人失望。


造勢大會直播影片擷圖
二、在曾俊華競選專頁上載的直播影片中,有一幕拍到一張寫著皇后碼頭的橫額(見圖)。如今回望,十年前保衛天星、皇后碼頭運動,實是本港政治史的一個轉捩點。其時保育人士自稱「本土行動」,挑戰本港戰後以來唯發展是尚的想法,雖然失敗,但歷史保育自始成為公共政策討論的一環。而「本土」作為政治概念,歷經嬗變,也進入主流。曾俊華也以公開支持港隊、觀看曹星如拳賽以示「本土」。

該場運動也造就了一些人。當年社運悍將朱凱迪,於去年當選為立會議員。而林鄭氏「好打得」的聲名,也得自處理天星、皇后碼頭事件,自此官運亨通。

三、十年前在下居於香港,也曾目睹運動期間被佔領的皇后碼頭。那年梁文道給林鄭月娥寫了一篇公開信,題為《時間站在我們這邊》,語氣樂觀而自信:
「十年後你該退休了,歷史會記住你是第一個『走入群眾』的高官,還是最後一個對保育置若罔聞的高官呢(假如歷史會記住你的話)?」
「儘管來帶走我們,儘管來拆皇后碼頭吧,我們將帶著微笑平和地等待。因為人固然可以推倒歷史的遺物,但人終究會被歷史埋葬。」
那時的人,還相信世界潮流,浩浩蕩蕩,歷史終歸是要進步往前走的。在下不才,在2010年為文支持當時的政改方案時 ,也曾這麼樂觀,覺得時間在我們這一邊,慢慢民主化也不妨暫且接受。

可惜當日的梁文道沒有說對。有些人改變歷史潮流,但更多的人被歷史潮流改變。

四、造勢大會中各人演說皆配有煽情的配樂。是臺灣常見的做法(失敗例子),但應該開了香港政治集會的先河。不過就臉書直播反應(見圖)所示,本港市民似乎還是比臺灣人內斂,寧願免去配樂,靜靜地聆聽眾人演說。

另外,「曾俊華!」「當選!」和「票投一號!」的呼聲,也很臺灣。

五、我的中文好像不曾好過,自遷居英倫之後,應更是退步了。今已遠離,臨芒頓首,不知所云。

臉書連結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