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 15 May 2020

歷史考試所為何事

昨日香港文憑試歷史科考試,有一道考題惹來外交部駐港公署、香港教育局先後譴責,蔚為奇觀。 臉書上有朋友說,希望這件事終歸會成為歷史,化為他日的一道評論題。

我想,如果小弟是考生,對於「考評局出題是否恰當」,答案大綱可能會是這樣的:

1. 【起講】大體而言,我認為是恰當的。
先立標準:考試的目的是甚麼?就高考歷史科來說,是考核考生是否(一)掌握課程內歷史資料,(二)分析綜合資料的能力,(三)解釋表達自己分析綜合所得的能力,並分出高下,供大學、僱主參考。

2. 【論點1】這條問題可以達到目的:
(一)「並就你所知」,要求考生表達其對課程內容的掌握。
(二)提供資料,意在逼使考生臨場分析,不能靠事前死記硬背。
(三)香港文科考試的評分參考,一向提醒閱卷員,「考生言之成理,即可給分」。

3. 【論點2】問法中肯,無論考生意見為何,都有公平展現其能力的機會。[如果有時間,可引以往中化、歷史科題目,舉例說明。]

4. 【反駁可能的反對論點】或曰... [教育局已經寫了出來,不用自己想,真好]。
指責者似乎覺得,此題目的答案顯然是「弊多於利」,沒有討論空間。如果是這樣,如前所述,題目問法中肯,答利多於弊的考生,又怎麼會有「言之成理」的可能性呢?他們難道連這樣的「道路自信」、「理論自信」也沒有嗎?
如果考題有討論空間,那就能考核考生能力了,更好。
除非反對者的醉翁之意,是明知有討論空間,卻不讓人討論。那這題也答不下去了。

5. 【小罵大幫忙】這條題目只有8分,大約就是16分鐘的時間,卻要考生展述其對45年間事的意見,未免過於強人所難。如果很多考生都沒有充分答題的時間,就難以達到分出高下的目的。
[其實8分出這樣的大題目,才真的值得譴責!!! ]

6. 【論點3】再者,香港高考題目向來比大陸、台灣來得自由有創意... 可解釋為香港獨有優勢。[可引以往中化、歷史科題目舉例說明,下省數百字]

7. 【結論】雖然題目不完美,有瑕疵,但大體來說是恰當的。

======

按:

一、以往數十年,無數人詛咒過考評局的死亡。在下曾經想為舊高考寫篇辯護文,最後也是無疾而終。想不到有這樣的一天,竟終於寫了半篇為考試講公道說話的文章──這刻只希望下次執筆時,仍未要寫訃文。「原來在快樂中便不必明白快樂」,誠哉斯言。

二、這是大綱。如果是以前的高考中化、歷史試卷,每條題目有大約一小時作答,自可再加論據論證。

題目全文爲:
「1900至45年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」你是否同意此說?試參考資料C及D,並就你所知,解釋你的答案。(8分) 
其中資料C是1905年日本法政大學校長梅謙次郎致清廷的文章,支持中日教育合作;資料D是1912年1月黃興寫給日本政客井上馨的信,以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三井財閥於1912年2月簽訂的一份合同。內容是日本借款支持民國革命政府之類。
詳情可參考明報報導

======

臉書連結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